诗词原文:
《江汉水》
唐·杜甫
又闻天下水,江汉为巨流。
浩荡吞云梦,迢遥接海洲。
波澜壮且阔,日月浮还流。
欲济无舟楫,徒然增远愁。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又听说天下的江河,江汉是其中的巨流。
它浩荡地吞没了云梦泽,迢遥地连接着海洲。
波澜既壮阔又宽广,日月在其上漂浮又流淌。
想要渡过却没有舟楫,只能徒然增加远方的忧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江汉水的壮阔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面对浩渺江水时产生的无奈与忧愁,首联点题,指出江汉是天下巨流;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江汉水的浩荡与壮阔;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欲渡无舟的无奈与远愁。
赏析:
这首诗以江汉水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江汉水的壮阔与浩渺,诗人以“又闻天下水,江汉为巨流”开篇,直接点题,突出了江汉水的地位,诗人用“浩荡吞云梦,迢遥接海洲”来形容江汉水的浩荡与广阔,用“波澜壮且阔,日月浮还流”来描绘其波澜壮阔、日月浮流的景象,这些描绘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尾联“欲济无舟楫,徒然增远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浩渺江水时的无奈与忧愁,使整首诗在壮阔的景象中融入了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游历江汉地区时所作,当时,杜甫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仕途不顺,生活困顿,在游历江汉地区时,他被江汉水的壮阔景象所震撼,同时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力,他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以及面对浩渺江水时产生的无奈与忧愁,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江汉水的壮阔景象,也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心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