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淄尘窥物色,每从柔翰弄真筌。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不向淄尘窥物色,每从柔翰弄真筌。

写来竹柏无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又号理庵,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译文

我不向世俗的尘埃中去窥探事物的表象,而是常常通过柔软的毛笔来捕捉事物的本质与真谛,我画出的竹柏虽然没有鲜艳的颜色,但却能留下清新的气息弥漫于天地之间。

释义

不向淄尘窥物色:淄尘,比喻世俗的尘埃或纷扰,此句意为不向世俗的纷扰中去探寻事物的外在表现。

每从柔翰弄真筌:柔翰,指柔软的毛笔,真筌,指事物的本质或真谛,此句意为常常通过书写或绘画来捕捉事物的本质。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画之作,表达了他对艺术创作的高尚追求和独特见解,首句“不向淄尘窥物色”表明了他不随波逐流,不追求世俗的浮华与表象,而是坚守自己的艺术理念,次句“每从柔翰弄真筌”则揭示了他通过艺术创作来探寻和表达事物本质的方法,后两句“写来竹柏无颜色,留得清气满乾坤”进一步强调了他画作的特点,即虽无华丽色彩,却能传达出清新脱俗的气息,给人以精神上的愉悦和启迪。

郑板桥的画作以简洁明快、清新脱俗著称,这首诗正是他艺术风格的生动写照,他通过笔墨的挥洒,不仅展现了竹柏的自然之美,更传达了它们所蕴含的坚韧不拔、高风亮节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品质正是郑板桥所追求和崇尚的,也是他所希望通过画作传达给观者的。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创作一幅以竹柏为主题的画作时所题写的,当时,他正处于艺术创作的高峰期,对绘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他深知世俗的纷扰和浮华会干扰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他选择通过笔墨来探寻和表达事物的真谛,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画作来传达一种清新脱俗、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以激励和启迪人们的心灵,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幅以竹柏为主题的画作,并题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