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土暮天迥,雁飞寒夜长。全诗是什么?

小星98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云土暮天迥,雁飞寒夜长”,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早雁》,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早雁

唐·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

译文

八月边塞惊飞起雁群,飞越云层万里,悲鸣不已,月明之夜孤雁掠过仙掌亭,凄清的长门宫中传来几声雁叫,要知道北方胡骑犹在,它们岂能随着春风一一返回故乡?不要厌恶潇湘一带空旷人稀,水边的菰米绿苔可供给食粮。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惊飞四散的鸿雁,表达了诗人对在胡人的侵扰下流离失所、痛苦挣扎的边疆人民的深切同情,诗中“云土暮天迥,雁飞寒夜长”的意境,通过雁群的悲鸣和孤影,烘托出边疆的荒凉和人民的苦难。

赏析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诗人既用凝炼的笔触,简洁而生动地描绘出早雁惊飞时的悲凉情景;又以婉曲细腻的抒情,把它们的哀怨之声与思归之心刻画得淋漓尽致,诗在构思上,既着眼于早雁之惊飞,又着眼于诗人的感慨,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从而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族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他写这首《早雁》诗,一方面对遭受回鹘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也借雁抒怀,以雁喻人,表达了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

杜牧的《早雁》不仅是一首描绘雁群悲鸣的诗歌,更是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表达诗人人文关怀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