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按剑怒,含悽悯苍生。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愤世

唐·韦庄

天子按剑怒,含悽悯苍生。

奸臣犹在庙,泪下沾衣襟。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从事文学创作,他工诗能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词人,并称“温韦”,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译文

天子手按宝剑怒气冲冲,心中满含对百姓的哀怜与同情,而那些奸臣依然身居朝堂之上,这让天子不禁泪湿衣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天子面对国家危局时的愤怒与无奈,以及对无辜百姓的深切同情,天子按剑怒,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强烈不满和决心整治朝纲的意愿;含悽悯苍生,则展现了他作为君主的仁爱与责任感,奸臣犹在庙,暗示了朝廷内部的腐败与黑暗,使得天子的努力显得力不从心,泪下沾衣襟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无奈与悲哀。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深刻揭示了晚唐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政治腐败,韦庄通过天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同情,诗中“天子按剑怒”与“含悽悯苍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天子的威严与决心,又凸显了他的柔情与无奈,而“奸臣犹在庙”则直接点明了问题的根源,即朝廷内部的腐败与奸臣的横行,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的时代,韦庄本人也经历了黄巢之乱等战乱,对百姓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目睹了朝廷的腐败与百姓的疾苦后,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天子的愤怒与无奈,韦庄表达了对时局的强烈不满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他也希望通过这首诗能够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推动朝廷进行整治与改革。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