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此句虽未直接出现在上述原文中,但根据题意,可理解为该诗所表达情境的一部分,用以概括边关军情紧急,战报频传的景象。)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七言歌行和律诗,以边塞诗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风格豪放,意境深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其作品多反映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针对原诗部分进行翻译,因“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未直接出现,故结合全诗意境翻译)
白天登上山巅眺望烽火台,黄昏时分牵着战马在交河边饮水,行军的刁斗在风沙中作响,公主弹奏的琵琶声里满是幽怨,万里荒野之上没有城池,雨雪交加覆盖着广袤的大漠,胡雁夜夜哀鸣,胡儿双双落泪,听说玉门关还被封锁,战士们只能舍命追随将军出征,年年都有战士的尸骨埋葬在荒野,而汉朝得到的只是西域的葡萄。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战士们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唐代边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羽书日夜驰,震动咸阳京”虽未直接出现,但表达了边关军情紧急,战报不断传入京城,引起朝廷震动的情况,增强了全诗的紧张感和历史背景。
赏析
李颀的《古从军行》以其深邃的意境、生动的描绘和强烈的情感,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残酷和战士们的无奈,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如“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营造出一种荒凉、孤寂的氛围,与战士们的思乡之情和生死挣扎形成鲜明对比,诗人通过对“公主琵琶幽怨多”等细节的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情感更加真挚,全诗语言凝练,节奏明快,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艺术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但边疆战争频繁,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李颀作为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诗人,他通过《古从军行》等作品,表达了对边疆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可能是在唐代边疆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下创作的,旨在唤起人们对战争的警觉和对和平的珍惜,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同情和敬意,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