谪所一生过也得,公言旷达真吾师。的释义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坡引·寓居僧舍作

宋·苏轼

寓居僧舍真萧洒,满庭芳。

炉烟袅,松窗下,可以赋幽话。

太虚生月晕,舟人指予曰:“此风渐长,晚当还维舟。”

果如言。

予因作此。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否,刘郎去也,桃红柳绿春如昨。

谪所一生过也得,公言旷达真吾师。

百年心事归平淡,比从前、犹未全疏放。

今此老,须人扶,花前酒更须。

作者及朝代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书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其画擅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化,提倡“士人画”。

译文

寓居在僧舍之中真是潇洒自在,满院都是花草的芳香,香炉中香烟袅袅升起,在松窗之下,可以吟诗作赋,畅谈幽情,天空中出现了月晕,船夫指着对我说:“这风渐渐大了,晚上应当回船靠岸。”果然如他所说,我因此创作了这首词。

和谁一同坐在这明月清风之中呢?只有我和明月清风,别驾(指友人)一来,有唱和之诗自然应当应和,你知道吗?刘郎(自指)离去了,但桃红柳绿的春色依然如昨,在这贬谪之地度过一生也值得了,你说的话旷达洒脱,真是我的老师啊,百年的心事都归于平淡,但比起从前,还没有完全达到疏放自如的境界,如今我已年老,需要人搀扶,在花前饮酒更是需要。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寓居僧舍的清幽生活和与友人的唱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旷达态度,词中“谪所一生过也得,公言旷达真吾师”一句,体现了作者在贬谪生活中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并将友人的旷达之言视为自己的老师。

赏析

这首词以寓居僧舍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唱和,展现了作者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怀,词中“明月清风我”一句,以明月清风为伴,表达了作者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境界,而“谪所一生过也得,公言旷达真吾师”则直接点明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整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苏轼被贬谪期间,在贬谪生活中,苏轼虽然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但他依然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这首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寓居僧舍的清幽生活和与友人的唱和,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旷达态度,也体现了作者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和人生智慧的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