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羞两鬓,吾欲投吾簪。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拟行路难·其十八

南朝·宋·鲍照

璇闺玉墀上椒阁,

文窗绣户垂绮幕。

中有一人字金兰,

被服纤罗采芳藿。

春燕差池风散飒,

飞阁回连横复直。

曲池扬绿水,

秋来荷叶稀。

常恐霜霰至,

零落同草萎。

寒蝉鸣高柳,

秋风吹我衣。

萧萧羞两鬓,

吾欲投吾簪。

荣华诚足贵,

亦复惜光阴。

作者及朝代

作者:鲍照

朝代:南朝·宋

作者简介

鲍照(约414年-466年),字明远,东海郡人(今属山东临沂市兰陵县长城镇),中国南朝宋文学家、史学家,鲍照出身贫寒,但才华横溢,诗文辞赋皆有所长,尤其擅长乐府诗和七言歌行,对后世诗歌发展有深远影响,他的作品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苦闷,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在华丽的宫殿里,椒香四溢的楼阁上,

精美的窗棂和绣花的门户挂着绮丽的帷幕。

其中有一位名叫金兰的女子,

穿着纤细的罗衣,采摘着芬芳的香草。

春天的燕子参差不齐地飞翔,风吹得它们四散,

飞阁曲折相连,纵横交错。

弯曲的池塘里荡漾着绿色的水波,

秋天到来时,荷叶已经稀疏。

我常常担心霜雪降临,

让自己像草木一样凋零。

寒蝉在高高的柳树上鸣叫,

秋风吹拂着我的衣裳。

两鬓斑白让我羞愧难当,

我想要抛下我的发簪。

荣华富贵固然值得珍惜,

但我也同样珍惜流逝的光阴。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宫中女子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她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感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忧虑,诗中“萧萧羞两鬓,吾欲投吾簪”两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因年华老去而产生的羞愧和想要放弃宫廷生活的念头,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由和平凡生活的向往。

赏析

鲍照的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宫中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凋零,以及主人公对荣华与光阴的反思,诗人巧妙地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间的珍视,特别是“萧萧羞两鬓,吾欲投吾簪”两句,不仅表达了主人公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也反映了鲍照本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鲍照生活在南朝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尽管他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寒,始终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这首诗可能正是他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际,借宫中女子的口吻,抒发自己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描绘宫中女子的生活,鲍照巧妙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表达了对自由和平等生活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