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非人境,清虚惬道心。的释义

小星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韦应物

寂寞非人境,清虚惬道心。

白云生远岫,明月照前林。

松风吹解带,山鸟悦鸣琴。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音。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恬淡高远,清新自然,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韦应物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早年仕途较为顺畅,但中年以后仕途不顺,逐渐转向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体悟,他的诗作多抒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这远离尘嚣、寂寞无人的境地,

清静虚无的心境正契合了我求道的本心。

远处的山峦间白云悠悠升起,

明亮的月光洒满了前方的树林。

松林间吹来的清风让我解开衣带,

山中的鸟儿似乎也在欢快地应和着琴声。

这里有着真正的意趣和乐趣,

何必再去理会尘世的纷扰之音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他对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追求和对自然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寂寞非人境”描绘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隔绝,“清虚惬道心”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道心的契合与满足,后四句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以及诗人从中获得的愉悦与超脱。

赏析

韦应物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山居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白云、明月、松风、山鸟等自然元素为媒介,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充满诗意的理想世界,表达了他对道家清静无为思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真谛的领悟,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逃避,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韦应物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际,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山居期间创作的,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和生活状态,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所表现出的超脱与豁达,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文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的重要窗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