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皎然
兰堂坐久心弥惑,不道山川是画图。
云影半开龙出没,松声忽断鹤飞呼。
仙家未必能胜此,好事须来共结庐。
他日相寻更何处,孤云长与伴樵夫。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清丽闲淡,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诗作多收入《杼山集》中。
译文
在装饰着兰花的厅堂里久坐,心中反而更加迷惑不解,竟然未曾意识到眼前的山川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云彩半开半合之间,仿佛有龙在其中出没;松涛声忽然断绝,紧接着传来鹤的飞鸣,仙境也未必能比得上这里的美景,喜欢美景的人应该来这里共同建造房屋居住,将来若想再来寻找这样的地方,恐怕只能与孤云和樵夫为伴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兰堂久坐后,对眼前山川美景的重新认识,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首句“兰堂坐久心弥惑”写出诗人在室内久坐后的迷茫,次句“不道山川是画图”则点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顿悟,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山川之美,以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首联通过对比,突出了诗人从室内走向室外、从迷茫到顿悟的心理变化,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川的壮丽和神秘,以及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他日相寻更何处,孤云长与伴樵夫”作结,既表达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和道教思想有着深厚的造诣,同时也对自然美景有着独特的感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山林期间,面对眼前的山川美景,心中涌起无限感慨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皎然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寄托了他对隐居生活的理想和追求,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向往着隐居山林的生活,皎然的这首诗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