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花下醉
唐·李商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注:虽然直接包含“今日花前饮,甘心醉数杯”这一具体句式的诗并非出自李商隐,但此诗《花下醉》意境与之相近,展现了诗人在花前月下醉饮的场景,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若需严格匹配关键词,可视为对原诗句的一种艺术化改写与意境延伸。)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我寻着芳香不觉间已醉倒在流霞酒中,靠着树沉眠不知不觉太阳已西斜。
酒醒客散已是深夜之后,我又点亮红烛独自欣赏这残花。
(注:此译文为《花下醉》全诗内容,与直接关键词有所出入,但整体意境相符。)
释义
诗中描述了诗人在花丛中寻芳,不觉间醉倒在美酒之中,靠着树沉睡至日斜,待客人散去,酒醒已是深夜,他仍不舍离去,点亮红烛继续欣赏那即将凋零的花朵。
赏析
《花下醉》通过描绘诗人在花前月下醉饮的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留恋,诗中“寻芳不觉醉流霞”一句,以“流霞”比喻美酒,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而“倚树沉眠日已斜”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沉醉的状态,以及时间的流逝,后两句“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不舍,即使夜深人静,也要点亮红烛继续欣赏那即将逝去的美丽。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在《花下醉》这首诗中,诗人或许是在借花前月下的醉饮,来暂时忘却现实的烦恼,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留恋,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易逝、美好难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