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铜瓦寺
唐·韦庄
古寺荒凉隐翠微,残碑漫讶沈苔藓。
功德元逾铜瓦牢,佛光犹照世间迷。
(注:由于直接符合您关键词的完整诗句在历史文献中未直接找到,我根据古典诗词的风格与意境,创作了这首假想的古诗,以符合您的要求,以下解析将基于这首假想的诗作进行。)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附近)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以诗词著称,作品多反映战乱时代的民生疾苦和个人情感,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动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古老的寺庙隐藏在青翠的山峦之中,显得异常荒凉,残破的石碑上长满了苔藓,让人难以辨认上面的字迹,但即便如此,寺庙所积累的功德却远远超过了那些用铜瓦建造的坚固建筑,佛光依然照耀着世间,引导着迷途的人们走向光明。
释义
古寺荒凉隐翠微:描绘了寺庙的古老与荒凉,以及它隐藏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幽静环境。
残碑漫讶沈苔藓:通过残破的石碑和覆盖其上的苔藓,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
功德元逾铜瓦牢:强调寺庙的功德和信仰的力量,超越了物质建筑的坚固与长久。
佛光犹照世间迷:表达了佛教信仰对世人的指引和救赎作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座古老而荒凉的寺庙,传达了诗人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情,诗中通过对残碑、苔藓、铜瓦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历史沧桑和宗教庄严的氛围,诗人也通过“功德元逾铜瓦牢”和“佛光犹照世间迷”等诗句,表达了对佛教信仰的坚定信仰和对其普世价值的认可,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假想的,但如果将其置于韦庄所处的晚唐至五代时期的社会背景中,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的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通过这首诗来表达对佛教信仰的寄托和慰藉,以及对世间苦难和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通过描绘古老寺庙的荒凉与佛光的照耀,诗人也寄托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和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