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灵鹫峰
唐·皎然
灵鹫峰南半麓高,护持曾此荷宸褒。
松风清冽溪声远,云气苍茫树影遥。
野径花香人迹少,禅房月照夜灯幽。
山林自古多佳境,何必寻仙访九洲。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有诗文集传世,他的诗歌多写山水田园、佛寺禅境,风格清丽闲淡,意境深远。
译文
灵鹫峰南面的半山腰高耸入云,这里曾因护持佛法而受到皇上的褒奖,松树间吹来的风清新凉爽,溪水的声音远远传来,云雾缭绕中树影若隐若现,野间小路上花香四溢,但行人稀少,禅房里月光映照,夜晚的灯火显得格外幽静,山林自古以来就有很多美丽的景致,何必去寻找那虚无缥缈的仙境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灵鹫峰南半麓的自然风光和禅意氛围,首联点明地点和荣誉,颔联和颈联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峰的清幽景色,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赞美和对仙境的淡然态度。
赏析
皎然此诗以灵鹫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山峰的清幽与禅意,诗中“松风清冽”、“溪声远”、“云气苍茫”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山峰的自然风光,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诗人通过“护持曾此荷宸褒”一句,点明了这里的佛教文化背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美景的热爱和对仙境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佛教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刹,对各地的自然风光和佛教文化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历灵鹫峰时所作,通过描绘山峰的自然风光和禅意氛围,表达了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心境和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