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庆堂中蓬岛客,相看不觉恋柴扉。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蓬岛客居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中庆堂中蓬岛客,相看不觉恋柴扉。

清风拂面心神爽,明月照窗梦境微。

把酒言欢同笑语,挥毫泼墨共忘机。

此中真意谁能解,唯有蓬山路不违。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郑板桥虽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擅长书画,尤精兰竹,其书法亦独具特色,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深受后人喜爱。

译文

在中庆堂里住着来自蓬莱仙岛的客人,我们相互对视,不觉间便留恋起这简陋的柴门,清风轻轻吹过脸庞,让人感到心神舒畅;明月高悬,照亮了窗户,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我们举杯畅饮,欢声笑语不断;挥毫泼墨,共同忘却尘世的烦恼,这里的真意谁能理解呢?恐怕只有那通往蓬莱仙境的道路不会违背我们的心意吧。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蓬莱仙岛的客人在中庆堂相聚的情景,他们相互欣赏,流连忘返,享受着清风明月的陪伴,以及把酒言欢、挥毫泼墨的惬意生活,诗人通过描绘这种超脱尘世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诗人通过“中庆堂中蓬岛客”的设定,巧妙地引入了仙境的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诗人还通过“清风拂面”、“明月照窗”等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环境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和满足,在诗的结尾处,诗人以“此中真意谁能解”的设问,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这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方式并非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设定)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已经厌倦了官场的尔虞我诈和世俗的纷扰,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在这种背景下,他虚构了与蓬莱仙岛客人的相聚场景,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郑板桥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