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杂诗
唐·李商隐
欲献楚王忧刖足,怕逢织女误支机。
因怜织女机头布,不似人间巧画衣。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讽刺和寓意,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幕府中度过,未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他的诗歌在当时就享有很高的声誉,对后世影响深远,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译文
想要把宝物献给楚王,却又担心像卞和那样因献玉而被砍去双脚;害怕遇见织女,以免误了她在银河边织布的支机(即织布机),我怜悯织女机头上的布匹,它们虽然洁白无瑕,却不如人间那些经过巧手绘制的衣裳那样绚丽多彩。
释义
这首诗通过“欲献楚王忧刖足”和“怕逢织女误支机”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舛的感慨,前者暗指诗人虽有才华和抱负,但担心因直言进谏而招致祸患;后者则借织女之典,暗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担忧,害怕因自己的介入而破坏了原有的和谐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巧妙的构思和深邃的寓意,展现了李商隐独特的艺术风格,前两句通过典故的运用,既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无奈,又暗示了他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后两句则通过对比织女机头的布匹与人间的巧画衣,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深刻认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商隐的仕途经历有关,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因直言进谏而遭到排挤和打压,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现实社会充满了忧虑和无奈,同时也对美好理想充满了向往和追求,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真实写照,通过典故的运用和巧妙的构思,他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诗中,表达了对世事无常、人生多舛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