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下一句是什么?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唐·姚合

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

鹤静松声远,人闲竹影移。

云深山馆静,水浅石痕低。

此地堪长住,何须问俗尘。

作者简介

姚合,唐代著名诗人,字大凝,陕州(今河南陕县)人,元和十一年(816)进士,授武功主簿,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等职,晚年隐居嵩山、华山,与贾岛齐名,世称“姚贾”,其诗清新雅洁,尤工五律,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风格接近贾岛,但较贾岛稍为平易。

译文

城市的喧嚣声完全听不到了,眼前这乡村的景色真是令人欢喜,白鹤静静地站立,远处的松涛声传来,人闲来无事,看着竹影随风轻轻摇曳,云雾缭绕的山中,馆舍显得格外宁静,溪水浅浅,石头上的水痕清晰可见,这个地方真是适合长久居住啊,哪里还需要去理会尘世的纷扰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宁静生活,通过“市声俱不闻”与“野色良可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远离尘嚣、亲近自然的向往和喜爱,诗中“鹤静松声远,人闲竹影移”等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美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山居图景,首联“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直接点题,将城市与乡村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颔联和颈联通过“鹤静”、“人闲”、“云深”、“水浅”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宁静与美好,尾联“此地堪长住,何须问俗尘”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全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

姚合在仕途上并不十分顺利,晚年时他选择隐居山林,过上了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尘世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向往自然生活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