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迩不须求远,何消更遇神仙。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近求仙

唐·白居易

在迩不须求远,何消更遇神仙。

但知将心事付沙鸥,便得人间小洞天。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近在咫尺的仙境无需远求,哪里还需要再去寻找神仙呢?只要将心事寄托给沙鸥,便能在这人间找到一处如仙境般的小天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他认为,真正的仙境并不遥远,无需刻意追求,只要心态平和,将心事放下,就能在身边找到如神仙般自在的生活,这里的“沙鸥”象征着自由与无拘无束,诗人通过将自己与沙鸥相比,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诗人以“在迩不须求远”开篇,直接点明了主题,即真正的幸福和满足就在身边,无需远求。“何消更遇神仙”一句,进一步强调了这一主题,表明诗人对神仙的向往其实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这种生活并不需要通过遇到神仙来实现,后两句“但知将心事付沙鸥,便得人间小洞天”则通过具体的意象,将诗人的心境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将心事寄托给沙鸥,象征着放下世俗的烦恼和束缚,从而获得了内心的宁静和自由,这种宁静和自由,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间小洞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白居易晚年的生活经历有关,白居易晚年仕途不顺,多次被贬谪,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反而更加关注民生疾苦,同时也在寻找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首诗可能就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一种豁达态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白居易那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和自由的精神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