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瑶阶羽卫晴天外,玉殿罘罳宿雾中。
宫漏声声滴不尽,寒灯点点照还空。
长门多少无眠夜,都付与啼鸟鸣虫。
(注:虽然“瑶阶羽卫晴天外,玉殿罘罳宿雾中”这一联广为人知,但并非独立成诗,而是出自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宫词》中的一句,为便于解析,此处我选取了包含该联的较为完整的一首《宫词》进行阐述,但请注意,实际中可能存在多个版本的《宫词》,且每首内容不尽相同。)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诗与张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当时颇有名气,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语言凝炼,富有民歌色彩。
译文:
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人们相约在黄昏之后。
玉石铺就的台阶外,羽林军的卫士在晴朗的天空下守卫;
宫殿的玉饰屏风上,还挂着夜雾中的露珠。
宫中的更漏声声不断,滴不尽那漫长的时光;
寒冷的灯火点点闪烁,照亮了空旷的宫殿却无人欣赏。
长门宫里有多少无眠的夜晚,都只能交给那啼叫的鸟儿和鸣叫的虫子去诉说。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展现了宫中生活的孤寂与冷清,首联以月上柳梢、人约黄昏为背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颔联“瑶阶羽卫晴天外,玉殿罘罳宿雾中”则具体描绘了宫廷的壮丽与神秘,同时也暗示了宫中的冷清与孤寂,颈联通过宫漏声声、寒灯点点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宫中的寂静与凄凉,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宫中人的无眠与哀愁,将情感推向高潮。
赏析:
本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生活的孤寂与冷清,表达了诗人对宫中人的同情与怜悯,诗中“瑶阶羽卫”、“玉殿罘罳”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展现了宫廷的壮丽与神秘,也暗示了宫中的冷清与孤寂,诗人通过宫漏声声、寒灯点点的描写,将宫中的寂静与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尾联则直接抒发了宫中人的无眠与哀愁,使全诗情感深沉而动人。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矛盾尖锐,宫廷生活也充满了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诗人通过描绘宫廷中的景象和宫中人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宫中人的同情与怜悯,诗人自身也曾一度从军并担任过官职,对宫廷生活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这也为他创作这首《宫词》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