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陵阙
明·李东阳
长陵丹阙倚苍葱,万柏分行辇路通。
旌旗影落龙蛇动,钟鼓声来海岳空。
地接西山连北塞,天开东阙照中宫。
百年王气今何在,惟有青山送落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东阳(1447年-1516年)
朝代:明朝
作者简介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明代中后期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文学家、书法家、政治家,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正德年间,官拜内阁首辅,数月后致仕归乡,嘉靖十一年(1532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正”。
译文
长陵的红色宫殿倚靠着苍翠的山峦,成千上万棵柏树分列在道路两旁,通向皇帝的车辇之路畅通无阻,旌旗的影子随风摇曳,如同龙蛇在舞动,钟鼓的声音回荡在空中,仿佛让整个山海都为之震撼,陵墓所在地连接着西山和北塞,天空开阔,东边的宫阙映照着中央的宫殿,历经百年的王气如今又在哪里呢?只有那青山依旧,默默地看着落花凋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长陵的壮丽景象,通过描绘宫殿、柏树、旌旗、钟鼓等元素,展现了皇陵的庄严与肃穆,诗人也通过“百年王气今何在”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长陵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首联“长陵丹阙倚苍葱,万柏分行辇路通”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皇陵的壮丽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颔联“旌旗影落龙蛇动,钟鼓声来海岳空”则通过旌旗和钟鼓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皇陵的庄严与神圣,颈联“地接西山连北塞,天开东阙照中宫”则展现了皇陵的地理位置和气势恢宏,尾联“百年王气今何在,惟有青山送落红”则以深沉的感慨收束全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叹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游览长陵时所作,长陵是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天寿山麓,李东阳在游览过程中,被长陵的壮丽景象所震撼,同时也对历史的沧桑变迁产生了深刻的思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通过这首诗,李东阳不仅表达了对长陵景象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