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狐社鼠屡惊骚,庙算频烦圣主劳。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城狐社鼠

唐·李商隐

城狐社鼠屡惊骚,庙算频烦圣主劳。

兵气如云屯塞上,军声似雨洒江皋。

空余赤子心犹壮,忍见苍生泪满袍。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桥。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的时代,一生郁郁不得志,但诗文成就极高,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其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

译文

城中的狐狸和神社的老鼠屡次引起惊扰和骚乱,圣明的君主频繁地筹划应对之策,不辞辛劳,战场上兵气如云,屯聚在边塞之上,军中的号令之声如同大雨般洒落在江河之畔,我空有一颗壮志未酬的赤子之心,却忍心看到百姓们因战乱而泪水沾满衣襟,何时才能请缨出征,率领精锐之师,一鼓作气渡过清河桥,平定战乱呢?

释义

“城狐社鼠屡惊骚”比喻那些依仗权势作恶的人或势力,给社会带来不安和骚乱;“庙算频烦圣主劳”则表达了皇帝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而频繁地筹划和辛劳,整首诗通过描绘战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城狐社鼠”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晚唐时期社会的不安和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诗中“兵气如云屯塞上,军声似雨洒江皋”两句,以生动的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空余赤子心犹壮,忍见苍生泪满袍”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他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当时国力衰微,朋党斗争激烈,社会动荡不安,李商隐身处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感国家前途渺茫,人民疾苦深重,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统一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效力的决心和勇气,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李商隐作为一位爱国诗人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