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田园杂兴》

朝代:清代

作者:李锴

矶边独钓客,陇上偶耕人。

云水闲相照,烟霞静自亲。

鱼惊荷叶雨,鸟散柳花春。

世事皆如梦,何须问隐沦。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活在清朝中期,一生未入仕途,以教书、著书为业,擅长诗文,尤工于五言古诗,作品多抒发对自然、田园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译文

在矶石边有一位独自垂钓的客人,在田陇上偶尔耕作的人,云和水悠闲地相互映照,烟霞静静地与人为伴,鱼儿因荷叶上的雨珠而受惊,鸟儿在柳絮飘飞的春天里散去,世间的事情都如同梦境一般虚幻,何必去追问隐居避世的人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生活画面,通过“矶边独钓客”和“陇上偶耕人”两个形象,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云水闲相照,烟霞静自亲”等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淡泊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超脱。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矶边的垂钓者、陇上的耕作者以及周围的自然景物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宁静、淡泊的意境,诗中“鱼惊荷叶雨,鸟散柳花春”等句,不仅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官场腐败严重,许多士人选择隐居避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李锴作为其中的一员,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在诗中,诗人以“矶边独钓客”和“陇上偶耕人”为象征,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田园的热爱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因此这首诗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