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手挥素琴示清曲,目送飞鸿过碧霄。

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

(注:“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并非李白原诗中的句子,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将其融入创作,以展现一种意境上的延续与想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深远,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人生哲理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译文

我们两人在山中对着盛开的山花饮酒,一杯接一杯地畅饮,当我醉意朦胧想要睡觉时,你就先离开吧,如果明天还有兴致,就抱着琴再来找我,我挥动手中的素琴,演奏出清澈的曲调,目光追随着天空中飞过的鸿雁,直至它们消失在碧蓝的天空尽头,更何况,即使你我身在咫尺之间,心灵的相通也不会被任何山川所阻隔。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山中饮酒赏景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一句,寓意着真挚的情感能够超越物理空间的限制,即使相隔千山万水,心灵也能紧紧相连。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为背景,以酒为媒介,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中“两人对酌山花开”一句,既描绘了山中春日的美丽景象,又烘托出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愉悦心情,而“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则体现了诗人洒脱不羁的性格和对友情的信任与期待,最后一句“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更是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诗人对友情超越时空限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虽然“而况咫尺踪,不隔山川遥”并非李白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意境可能源于李白在游历四方、结交众多朋友的过程中,对友情深刻而独特的感悟,李白一生热爱自然,追求自由,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或许就是李白在某个春日,与友人在山中相聚,共赏美景,畅谈人生,从而触发了对友情超越时空限制的深刻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