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愁思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难韬。
秋风吹落叶,寒月照空巢。
孤灯人不寐,长夜梦难招。
欲问天涯路,何时到故交。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
译文
从早到晚我都被忧愁所困扰,到了此刻更是难以隐藏,秋风吹落了树叶,寒冷的月光照耀着空荡荡的鸟巢,我独自坐在孤灯下无法入眠,漫长的夜晚连梦也难以招来,想要询问通往远方的道路,不知何时才能与老朋友相见。
释义
“日夕愁露芒”意指从早到晚都被忧愁所笼罩,如同被露水打湿了一般沉重。“至此更难韬”则表达了到了某个时刻,这种忧愁更是难以隐藏或抑制。“秋风吹落叶,寒月照空巢”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孤灯人不寐,长夜梦难招”则直接写出了诗人因忧愁而无法入眠,连梦也难以实现的痛苦。“欲问天涯路,何时到故交”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不知何时才能重逢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愁和思念之情,诗中“日夕愁露芒,至此更难韬”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忧愁之深重,难以抑制,而“秋风吹落叶,寒月照空巢”等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时期,当时他仕途不顺,生活困顿,与老朋友也相距甚远,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深深的忧愁和思念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内心的苦闷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