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轧轧清语声,冰茧空机缫”,这两句诗实际上出自清代诗人厉鹗的《秋闺》,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秋闺
清 · 厉鹗
轧轧清语声,冰茧空机缫。
秋梦轻于絮,寒宵长似绡。
风丝吹欲断,月影堕如潮。
欲寄相思字,天涯路渺遥。
作者简介
厉鹗(1692年—1752年),字太鸿,又字雄飞,号樊榭、南湖花隐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浙西词派中坚人物,他工于诗文,尤擅填词,词风幽隽清绮,为浙派词家的领袖人物,他也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在金石书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
译文
清脆的说话声在耳边回响,如同冰茧在空置的织机上被抽丝般细腻,秋天的梦轻盈得像柳絮一样,寒冷的夜晚漫长得如同薄绸,风中的丝线似乎要被吹断,月光洒落如同潮水般汹涌,想要寄去相思的字句,却发现天涯之路遥远而渺茫。
释义
这首诗以秋闺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子在秋夜中的孤独与相思之情,首联“轧轧清语声,冰茧空机缫”以织机的声音和冰茧的意象,暗示了女子的寂寞与无聊;颔联“秋梦轻于絮,寒宵长似绡”则通过轻盈的秋梦和漫长的寒夜,进一步渲染了女子的孤独与哀愁;颈联“风丝吹欲断,月影堕如潮”以风中的丝线和月光的意象,增添了画面的凄清与动荡;尾联“欲寄相思字,天涯路渺遥”则直接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苦和无法传递情感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秋闺的景物与女子的情感相结合,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哀婉的氛围,在表达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冰茧空机缫”、“秋梦轻于絮”等,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而富有韵味,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轧轧”、“轻于絮”、“长似绡”等词语的运用,都使得诗歌的语言更加优美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但我们可以从诗歌的内容和风格中推测出诗人可能是在某个秋夜中,感受到了秋风的萧瑟和月光的清冷,从而触发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诗人的笔下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抒发,形成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佳作。
《秋闺》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了厉鹗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