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音最是难调者,碧玉老人能大雅。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调石音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石音最是难调者,碧玉老人能大雅。

指下泠泠水石间,此中清趣在琴外。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擅长竹石,笔墨纵横,淋漓酣畅,其人格高尚,为官清廉,深受后世敬仰。

译文

石音是最难调和的乐声,但碧玉老人(指擅长弹奏古琴的高人)却能将之演绎得高雅脱俗,他的指尖在冷冷的水石之间跳跃,那其中的清趣,远远超出了琴声本身所能表达的范畴。

释义

“石音最是难调者”意指自然界中石头敲击发出的声音往往难以调和成美妙的旋律;“碧玉老人能大雅”则赞美了某位精通古琴演奏的老者,他能够将原本难以驾驭的石音演绎得高雅非凡;“指下泠泠水石间”描绘了老者弹奏古琴时的场景,仿佛指尖在清冷的水石之间跳跃;“此中清趣在琴外”则表达了琴声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境和情趣。

赏析

这首诗以“石音”为引子,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古琴演奏的高超技艺和深远意境,首句“石音最是难调者”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对“石音”的好奇和想象;次句“碧玉老人能大雅”则巧妙地回答了这一悬念,赞美了老者的技艺和境界;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老者弹奏古琴时的情景和琴声所蕴含的深远意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板桥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归隐田园,以诗书画自娱,在长期的艺术创作和生活中,他对自然、人生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悟的结晶,通过赞美古琴演奏的高超技艺和深远意境,表达了自己对艺术、人生和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也反映了郑板桥在仕途失意后,寻求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的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