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舌在虽自知,范叔衣寒一何切。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贫士叹

唐·韦庄

张仪舌在虽自知,范叔衣寒一何切。

四海九州何处是,此生唯愿长咨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作品多反映战乱离苦和民生疾苦,情感真挚,风格清新自然,韦庄的诗风与杜甫相近,词则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张仪虽然凭借巧舌如簧的本领自知能够游说各国,但范雎(范叔)衣衫单薄、贫寒困苦的境遇却是多么真切啊,在这四海九州之中,哪里才是我的容身之所呢?此生我只愿长叹不已,抒发心中的无奈与感慨。

释义

张仪舌在虽自知:张仪是战国时期的著名纵横家,以能言善辩著称,这里用张仪比喻有才能但未必能得到赏识或施展的人,虽自知有能力,但世事难料。

范叔衣寒一何切:范雎(范叔)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早年曾历经贫寒,这里用范雎的遭遇来比喻贫寒之士的艰难处境,衣衫单薄,生活困苦。

四海九州何处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四海九州之大,却找不到一个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

此生唯愿长咨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此生只愿长叹不已,抒发心中的愁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张仪和范雎的遭遇,反映了诗人对贫寒之士的同情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张仪虽然凭借巧舌如簧的本领能够游说各国,但范雎的贫寒困苦却是无法改变的现实,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贫寒之士的深切同情,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迷茫和困惑,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十国这一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民生凋敝,诗人身处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深感人生的无常和现实的残酷,韦庄自己也曾历经坎坷,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这些经历都促使他深刻思考人生和社会的意义,从而创作出这首反映贫寒之士艰难处境和人生迷茫的诗歌,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贫寒之士的同情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