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穷避无所。全诗是什么?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雨

唐·无名氏

陇上怕雨竟遇雨,空山路穷避无所。

云低雾重天色暗,风吹雨打衣衫湿。

作者及朝代

此诗作者为唐代无名氏,即无法确定具体姓名的诗人,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诗人和诗作,但也有一些佳作因流传过程中的信息缺失而未能留下作者姓名。

作者简介

由于此诗作者为无名氏,因此无法提供详细的个人生平介绍,但唐代无名氏诗人的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民间风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译文

行走在陇上的山路上,心中最怕遇到雨,却偏偏下起了雨。

空旷的山路上无处可避,只能任由风吹雨打,衣衫尽湿。

释义

“陇上怕雨竟遇雨”描述了诗人行走在陇上(指山脊或高地)时,心中对雨的恐惧成为现实,暗示了旅途的不顺和无奈。

“空山路穷避无所”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所处的困境:在空旷无人的山路上,无处可避雨,只能被动接受命运的安排。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山行中遇雨的情景,前两句直接点题,通过“怕雨”与“竟遇雨”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无奈和沮丧,后两句则通过“云低雾重天色暗”和“风吹雨打衣衫湿”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雨势之大和环境的恶劣,使诗人的困境更加鲜明,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定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和地点,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很可能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旅途艰辛的感慨,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许多诗人喜欢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经历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可能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记录了诗人在山行中遇雨的亲身经历,并通过这一经历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和对自然的敬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首诗的作者为无名氏,因此以上分析仅基于诗的内容和风格进行推测,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