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耻不为知害性,等闲轻动望鱼心。全诗是什么?

梦梦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垂钓图

宋·杨万里

江边一径野花新,

吾耻不为知害性。

等闲轻动望鱼心,

惊散游鱼近钓人。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清新自然,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

译文

江边的小径旁野花簇新,我耻于做出那种因贪图小利而伤害天性的行为,不要轻易地惊动那渴望鱼儿上钩的心,因为这样会惊散游鱼,使它们远离钓鱼的人。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边垂钓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贪欲和轻率的批判,首句“江边一径野花新”描绘了江边小径旁野花的美丽,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背景,次句“吾耻不为知害性”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道德观念,他耻于为了私利而伤害自然和生命的天性,第三句“等闲轻动望鱼心”进一步强调了轻率行为对垂钓的影响,即不要轻易地惊动那渴望鱼儿上钩的心,末句“惊散游鱼近钓人”则是对前句的具体描绘,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它形象地展示了轻率行为带来的后果。

赏析

这首诗以垂钓为题材,却不仅仅局限于描绘垂钓的场景和乐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贪欲和轻率的批判,首句和末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后者则揭示了人类行为对自然的破坏和干扰,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诗人通过“吾耻不为知害性”一句,表达了自己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即尊重自然和生命,不为了私利而伤害它们,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杨万里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观念有关,他一生热爱自然和生命,对人类的贪欲和破坏行为深感痛心,在垂钓的过程中,他或许看到了人类为了捕鱼而采取的种种手段,这些手段往往会对自然和生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批判这种轻率和贪欲的行为,并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爱护,这首诗也反映了杨万里作为一位文学家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刻思考力,他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主题和寓意,创作出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