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垂钓辩浮沉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
时若轻风翻麦浪,忽如骤雨闹江心。
丝纶欲下情先怯,竿影微摇意转沉。
莫道鱼儿容易得,须知得失在人心。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晚唐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晚年投奔吴越王钱镠,任钱塘令、著作郎等职,罗隐的诗作风格独特,讽刺辛辣,语言直白,多抒发个人抱负不得施展的愤懑之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译文
人们说垂钓可以分辨水面的浮沉,而分辨浮沉之中蕴含着深意,时而像轻风吹过麦田,泛起层层波浪;忽而又如暴雨骤至,江面波涛汹涌,放线垂钓时心中先有了怯意,竿影微微摇晃,心情愈发沉重,不要说鱼儿容易捕获,要知道得失的关键在于人的心境。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垂钓的场景,隐喻了人生中的得失与浮沉,诗人以垂钓为喻,表达了对于人生起伏、机遇与挑战的深刻思考,诗中“浮沉”二字,既指水面的波动,也象征着人生的起伏不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垂钓时内心的微妙变化,以及对于得失的深刻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垂钓为题材,却不仅仅局限于对垂钓本身的描绘,而是借此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人言垂钓辩浮沉,辩著浮沉用意深”一句,直接点明了主题,即垂钓不仅仅是简单的娱乐活动,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接下来的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将垂钓时的情景与人生的起伏变化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于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罗隐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罗隐生活在晚唐乱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于人生的得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在垂钓的过程中,他或许看到了自己人生的缩影,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与不易,他借垂钓这一题材,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得失的独到见解,这首诗不仅是对垂钓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