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叹文终侯
唐·李商隐
功名何赫赫,谁知文终侯。
当年从汉祖,定鼎在神州。
智略非横草,功勋岂伐谋。
萧条遗庙在,寂寞故城秋。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生活在晚唐时期,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著称,尤其擅长爱情诗和无题诗,但亦有不少咏史之作,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时局的忧虑。
作者简介
李商隐自幼聪颖,文思敏捷,早年曾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和培养,他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卷入牛李党争而多次遭贬,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常含深意,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功名是多么显赫啊,但又有谁知道文终侯(萧何)呢?
想当年他追随汉高祖刘邦,共同奠定了神州大地的基业。
他的智谋并非轻易得来,功勋也不是靠简单的谋划就能成就的。
他萧条的庙宇仍在,而故城却已是一片寂寞之秋。
释义
这首诗通过咏叹文终侯(萧何)的功绩与寂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对世事无常的感慨,首句“功名何赫赫”突出了萧何的显赫功名,但紧接着的“谁知文终侯”却透露出一种被遗忘的悲凉,中间四句回顾了萧何跟随汉高祖刘邦的辉煌历史,强调了他的智谋和功勋,末两句则描绘了萧何庙宇的萧条和故城的寂寞,进一步渲染了历史的沧桑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萧何的辉煌与寂寞,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刻感慨,诗人通过描绘萧何的功绩和现状,突出了历史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李商隐的咏史诗往往借古讽今,这首诗也不例外,它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心境落寞的时期,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咏叹,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历史的沧桑感,在晚唐时期,社会风气败坏,政治腐败严重,诗人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忧虑,表达了对时局的深深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