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人望九章嗟信宿,驾还三径理荒芜”,这首诗出自南朝宋时期诗人谢灵运的《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
南朝宋·谢灵运
翫舟临碧潭,清景若可揽。
遡洄各忘路,方驾弄长澜。
霄昏既已久,沦落共惆怅。
樵苏限清禁,渔钓阻沧浪。
乔木荒园里,深竹隐茅堂。
人望九章嗟信宿,驾还三径理荒芜。
岩泽栖迟久,琴尊兴味长。
庭草怨凝露,岸花笑煦阳。
葑菲若不息,荏苒遂枯黄。
常恐鹰鹯击,时菊委严霜。
寄言罻罗者,寥廓已高翔。
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年-433年),原名公义,字灵运,世称谢康乐,是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旅行家,他出身名门望族陈郡谢氏,是东晋名将谢玄之孙,袭封康乐公,谢灵运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擅长书法,是山水诗的开创者之一,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性格偏激,仕途不顺,晚年因谋反罪被处死。
译文
我驾着小舟在碧绿的潭水边游玩,眼前的美景仿佛可以揽入怀中,我们逆流而上,各自忘却了归路,一同驾驭着波涛,在湖面上尽情嬉戏,天色已晚,我们共同感到惆怅和沦落,由于身份的限制,我不能像樵夫那样自由地在山林间砍柴,也不能像渔夫那样在沧浪江上垂钓,回到那荒芜的家园,只见乔木丛生,深竹掩映着简陋的茅屋,人们盼望着我像《九章》中的屈原那样归来,而我终于驾着车回到了这里,开始整理那荒芜的三径,我在山林间隐居已久,弹琴饮酒成了我最大的乐趣,庭院中的小草因凝露而哀怨,岸边的花朵在暖阳下欢笑,如果我不及时除去杂草,它们很快就会枯萎变黄,我常常担心被鹰鹯等猛禽袭击,就像那秋天的菊花一样,在严霜中凋零,我要对那些设下罗网的人说,我已经像鸟儿一样在广阔的天空中高飞远翔了。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回到旧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仕途不顺的惆怅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人望九章嗟信宿,驾还三径理荒芜”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屈原《九章》的敬仰和对自己归来的感慨,又展示了他对家园荒芜的忧虑和整理家园的决心。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旧园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仕途的厌倦,诗中“人望九章嗟信宿,驾还三径理荒芜”两句,不仅富有哲理意味,而且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们既体现了诗人对屈原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又展示了他对家园的深厚感情和责任感,整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既深沉又激昂,既有对现实的无奈和惆怅,又有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谢灵运在仕途不顺、隐居山林期间所作,他因不满朝廷的腐败和仕途的艰难而辞官归隐,回到自己曾经生活过的旧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美好,也体会到了隐居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他也深知自己不能永远逃避现实和责任,于是决定回到家园整理荒芜的三径,重新面对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