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承运泰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峤
弘济艰难承运泰,坐筹部伍息庚呼。
旌旗影动寒光肃,鼓角声喧晓气浮。
四塞山河横地轴,九天星象绕天枢。
皇恩浩荡如春水,普润苍生万物苏。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侍郎等职,他博学多才,文章辞藻华丽,是唐代文坛的杰出代表之一,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承运泰和的艰难时期,我(诗人)挺身而出,运筹帷幄,使军队得以安宁,不再发出庚呼(战斗或劳作的呼喊声),旌旗在寒风中摇曳,闪烁着肃杀的光芒;鼓角之声在清晨回荡,振奋着士气,四面的山河如同大地的轴心,稳固而壮丽;九天之上的星象围绕着天枢(北极星)旋转,象征着天命的不可违抗,皇恩浩荡如同春天的雨水,滋润着万物,使苍生得以复苏。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承运泰和时期的作为,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厚的爱国情怀,首联“弘济艰难承运泰,坐筹部伍息庚呼”直接点题,表达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通过智慧与策略使军队得以安宁的壮举,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描绘战争场景和天文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英雄气概,尾联则以皇恩浩荡、万物复苏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国泰民安、天下太平的美好愿景。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严谨工整,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开阔,诗人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和隐喻,如“四塞山河”象征着国家的稳固与强大,“九天星象”则暗示着天命的不可违抗和皇权的至高无上,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壮丽而深邃的历史画卷,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那份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唐代某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如安史之乱前后,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国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诗人李峤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和忠诚的官员,深感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决心和勇气,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是对诗人个人品格和才华的展现,也是对那个时代无数英勇无畏、为国捐躯的志士仁人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