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羲和》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羲和不肯为日驭,潜入北海分幽阴。
龙车凤辇无行迹,玉宇琼楼空自深。
寒光闪烁星辰暗,冷雾弥漫日月沉。
从此天地无昼夜,人间何处觅光阴。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贺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790年,卒于公元817年,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常描绘奇幻的景象,抒发对人生、宇宙的深刻思考,其诗歌语言瑰丽、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羲和不愿意再为太阳驾车,偷偷潜入北海,将幽暗与阴冷分离。
龙车凤辇从此失去了踪迹,玉宇琼楼也变得空寂深沉。
寒光闪烁,星辰变得暗淡无光,冷雾弥漫,日月也仿佛沉沦。
从此之后,天地间没有了昼夜之分,人间又怎能寻觅到光阴的踪迹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羲和不再为日驭,潜入北海分幽阴的奇幻情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昼夜更替的深刻思考,羲和作为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他的离去使得天地失去了昼夜之分,象征着时间的混乱与无序,诗人借此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奇幻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神话传说与人生哲理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人通过描绘羲和潜入北海、龙车凤辇消失等奇幻情节,营造了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之中,诗人又通过“从此天地无昼夜,人间何处觅光阴”的深刻感慨,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光阴易逝的无奈与忧虑,整首诗语言瑰丽、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创作于李贺对人生、宇宙深刻思考的背景下,李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使得他深感人生的无常与光阴的易逝,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羲和不再为日驭的奇幻情节,抒发了自己对时间流逝、昼夜更替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无奈与忧虑,这种思考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也展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