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贾岛
清溪漱鸣玉,老树森高幢。
空山无行迹,白日掩柴扉。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779年-843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苦吟诗人”,他一生仕途坎坷,曾做过和尚,还俗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贾岛的诗歌以五言律诗见长,风格清奇僻苦,注重炼字炼句,追求语言的奇峭和意境的幽深,他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有较大影响,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清澈的溪水冲刷着石块,发出如玉般清脆的声响;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如同林立的幢幡,空旷的山中寂静无人行走,白日里柴门紧闭,显得格外宁静。
释义
清溪漱鸣玉:形容溪水清澈,冲刷石块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如同玉石相击。
老树森高幢:老树高耸入云,枝叶茂密,如同林立的幢幡(古代用于仪仗的旗帜)。
空山无行迹:空旷的山中寂静无人,没有行走的痕迹。
白日掩柴扉:白天里,柴门紧闭,显得格外宁静。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首句“清溪漱鸣玉”以声写静,通过溪水冲刷石块的清脆声响,反衬出山中的宁静与和谐,次句“老树森高幢”则以形写静,通过老树的高耸和枝叶的茂密,展现出山林的幽深与神秘,后两句“空山无行迹,白日掩柴扉”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的寂静与闲适,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给人以宁静致远的感受。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对仕途产生了深深的厌倦,在长期的漂泊和游历中,他逐渐爱上了山居生活,认为那是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它表达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以及对宁静、清幽生活的追求,通过描绘山中的自然景色和宁静氛围,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