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信少陵夔府后,肯吟六琯五纹篇。的解释

梦梦7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冬日怀杜子美

唐·刘兼

吾爱诗中陆海潘,古来才大难为贤。

升沉不定都如梦,毁誉相磨岂定然。

谁信少陵夔府后,肯吟六琯五纹篇。

今宵正对初寒月,忆在青云最上头。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兼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兼,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中叔,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曾任京兆尹幕职,后官至荣州刺史,他的诗作以咏史、怀古、抒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流畅,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其作品多收录于《全唐诗》中。

译文

我热爱那些诗坛上的巨匠,如陆机、潘岳一般才华横溢,但自古以来才华横溢之人往往难以成为完人,人生的升降沉浮如同梦幻一般难以捉摸,赞誉与诋毁相互磨砺又怎能确定其真实性呢?谁能相信,在杜甫(少陵野老)离开夔州之后,还有人愿意吟诵他那关于时令节气(六琯)和宫廷礼仪(五纹)的诗篇呢?今夜我正对着初冬的寒月,回忆起当年在青云直上的岁月里,对杜甫诗歌的深深怀念。

释义

陆海潘:比喻诗才横溢,陆指陆机,潘指潘岳,二人均为古代著名文学家。

少陵:杜甫的别号,因其在长安城南少陵原居住而得名。

夔府:指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时寓居的夔州(今重庆奉节)。

六琯:古代乐器,用以调节乐律,此处借指时令节气。

五纹:古代天子礼服上的五种纹饰,此处借指宫廷礼仪。

赏析

这首诗是刘兼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怀念之作,首联以“陆海潘”比喻杜甫的文学成就,表达了对杜甫才华的敬仰,颔联通过“升沉不定”和“毁誉相磨”的对比,反映了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现实,同时也隐含了对杜甫一生坎坷遭遇的同情,颈联以“谁信少陵夔府后,肯吟六琯五纹篇”的设问,表达了对杜甫诗歌在后世影响力的质疑,同时也流露出对杜甫诗歌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赞赏,尾联则以“今宵正对初寒月,忆在青云最上头”的抒情,将个人的怀念之情与眼前的自然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凄清而深远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兼个人的经历和对杜甫诗歌的深刻理解有关,刘兼作为唐代诗人,对杜甫的诗歌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在唐代,杜甫的诗歌虽然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诗歌的价值逐渐被后人所发现和珍视,刘兼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正是基于对杜甫诗歌的深刻理解和对其人生经历的同情,以及对当时诗坛风气的反思,从而表达了对杜甫诗歌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刘兼对人生无常和世态炎凉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文学价值的永恒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