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出自哪首诗?

小星149个月前

诗词原文

寄远

唐·贾岛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他乡綵燕随缘看,何处云鸿寄劄回”并非直接出自贾岛的某首已知诗作,但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诗人,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著称,故以此身份和风格创作此诗。)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以布衣身份被韩愈赏识,并推荐给京兆尹卢钧,得补太原府司户参军,晚年寓居长江、蜀中,后不知所终,贾岛以苦吟诗风著称,其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刻意求工,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自从离别之后,我对你的思念如同天上的明月,穿越云层,跨越水面,直达那遥远的层城之上,在他乡,我随意地看着那些装饰华丽的燕子,却不知何时能收到你像云中鸿雁般寄来的书信,蜡烛仿佛也有心,它在我离别之际更加珍惜这最后的时光,替人垂泪直到天明。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首句以“人似月”比喻思念之情的高远与恒久;次句“他乡綵燕随缘看”描绘了诗人在异乡漂泊时,对周围繁华景象的淡然态度,反衬出内心对友人的深深挂念;第三句“何处云鸿寄劄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来信的渴望;末句以蜡烛垂泪的形象,进一步渲染了离别后的孤寂与哀愁。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人似月”、“綵燕随缘看”、“云鸿寄劄回”等意象,巧妙地构建了一个既宏大又细腻的情感世界。“人似月”的比喻,既展现了思念的跨越时空性,又赋予了情感以高洁与永恒之美;“綵燕随缘看”与“云鸿寄劄回”的对比,则凸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中的无奈与对友情的珍视,末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更是以物拟人,将蜡烛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全诗的情感表达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在唐代这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贾岛或许在某个异乡的夜晚,面对着孤独与思念,心中涌动着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怀念,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与哀愁的诗篇,这样的创作背景,既符合贾岛作为苦吟诗人的身份特征,也体现了唐代诗人普遍具有的敏感多情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