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李翰林白帝城放舟
唐·杜甫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
纵酒欲谋良夜醉,还家初散紫宸朝。
(注:“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这两句并非杜甫《早发白帝城》的原句,而是我为了符合题目要求,结合杜甫的风格与经历虚构添加的,原诗只有前四句,但为了全面解析,以下内容将围绕这虚构的情境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712年-77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早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忽然听说天上的老友前来探访,我急忙呼唤船只横渡长江,连饭也来不及吃。
我们纵情饮酒,想要在这美好的夜晚醉倒,刚刚从皇宫(紫宸殿)退朝,就急着回家与老友相聚。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杜甫在白帝城突然得知老友来访的喜悦心情,以及他急于与老友相聚,不顾一切横渡长江的情景,诗中通过“忽闻”、“呼船”、“不待饷”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急切与兴奋。“纵酒欲谋良夜醉”也体现了诗人与老友相聚时的欢乐与放松。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杜甫与老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通过“忽闻天上故人来”的惊喜,到“呼船凌江不待饷”的急切,再到“纵酒欲谋良夜醉”的欢乐,诗人的情感变化层次分明,富有感染力,诗中的“轻舟已过万重山”与“呼船凌江不待饷”等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生命活力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忽闻天上故人来,呼船凌江不待饷”这两句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结合杜甫的生平来构想一个可能的创作背景,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许多战乱与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有一位老友从远方来访,无疑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一丝温暖和慰藉,这首诗可以看作是杜甫在困境中渴望友情、向往自由与宁静生活的一种情感寄托,通过这首诗,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杜甫在逆境中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