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日月重光
朝代:明
作者:朱元璋
皇明幅员包海岳,蛮貊羌夷咸率服。
天威远播四夷惊,圣德昭彰万邦肃。
江山如画景常新,岁月如歌人共乐。
一统乾坤永太平,日月重光耀寰宇。
作者简介
朱元璋(1328年-1398年),字国瑞,原名朱重八,后改名兴宗,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号“洪武”,他出身贫寒,曾为地主放牛,入皇觉寺为僧,后因战乱投军,历经磨难,最终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史称“洪武之治”,朱元璋在位期间,政治上废丞相和行中书省,设三司分掌权力,加强中央集权;军事上实施卫所制度;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兴修水利,减免税负,严惩贪官污吏;文化上紧抓教育,兴科举,建立国子监培养人才,其一生勤于政事,建树颇多,但晚年诛杀功臣,也为后世所诟病。
译文
大明王朝的疆域广阔无边,如同包容了大海和高山;无论是远方的蛮族还是近邻的貊族,无论是西部的羌族还是东部的夷族,都纷纷归顺,皇帝的威严远播四方,令所有异族震惊;圣明的德行彰显于世,使得万邦恭敬,国家山河如画,景色常新;人民岁月如歌,共享欢乐,整个天地一统,永远太平;日月重新放射出光辉,照耀着整个世界。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建立后,国家疆域辽阔、民族团结、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景象,首句“皇明幅员包海岳”直接点明主题,展示了明朝疆域的广阔;次句“蛮貊羌夷咸率服”则强调了各民族对明朝的归顺和臣服;接下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明朝的威名和圣德;最后两句则是对国家未来美好愿景的展望。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气势磅礴,充满了自豪和自信,作者以皇帝的身份,自豪地展示了明朝的辉煌成就和广阔疆域,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诗中“皇明幅员包海岳”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明朝疆域的辽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蛮貊羌夷咸率服”一句,则展示了明朝对各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整首诗充满了豪迈和激情,展现了作者作为开国皇帝的雄才大略和远大抱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后,为了庆祝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而创作的,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强大的明朝,为了庆祝这一伟大成就,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喜悦和自豪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朱元璋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和对民族团结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