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并州路
唐·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当曙色,万井起寒烟。
塞雁声遥断,边云影半还。
江南已是牡丹时,并门尚作梨花梦。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宣远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宣远,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其活跃于唐代中晚期,诗作以描绘边塞风光和抒发思乡之情见长,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他的作品在《全唐诗》中有收录,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一首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
译文
秋日里行走在并州的路上,黄色的榆树叶纷纷飘落在古老的关隘旁。
孤独的城池在晨曦中显露轮廓,千家万户在寒冷的晨雾中苏醒。
边塞的大雁叫声遥远而断断续续,天边的云彩半遮半掩地回归。
此时江南已经是牡丹盛开的时节,而并州的门户却还沉浸在梨花绽放的梦境之中。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并州路的景象,展现了边塞地区的荒凉与孤独,同时借由“江南已是牡丹时,并门尚作梨花梦”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远方繁华景象的向往,诗中“黄榆落故关”、“孤城当曙色”等句,生动地刻画了边塞的萧瑟与冷清;“塞雁声遥断,边云影半还”则进一步渲染了边地的空旷与辽远。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并州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对比手法,传达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前两句“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直接点明时间和地点,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中间四句则通过“孤城”、“万井”、“塞雁”、“边云”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最后两句“江南已是牡丹时,并门尚作梨花梦”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通过对比江南的繁华与并州的冷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位唐代诗人,李宣远可能曾有过边塞生活的经历,或者对边塞风光有着深厚的情感,在秋日时节,他行走在并州的路上,目睹了边塞的荒凉与孤独,心中不禁涌起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并州路》,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可以领略到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