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北枕台关险,大府南开涨海雄。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2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雄关涨海

唐·李涉

名城北枕台关险,大府南开涨海雄。

万里风烟连北塞,千帆云影过东溟。

楼台错落依山起,鼓角分明傍水鸣。

此地从来多胜迹,何须远游觅仙踪。

作者简介

李涉,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唐宪宗至唐文宗年间,他工于诗,尤善七言绝句,与弟李渤俱以文名,李涉曾隐居庐山,后应召入京,历任国子博士、太子通事舍人等职,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情怀,描绘自然景色,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名城北面紧靠着险峻的台关,大府南面则面对着浩瀚的涨海,气势雄伟,万里风烟与北方的边塞相连,无数帆船的云影在东海上掠过,楼台错落有致地依山而建,鼓角之声在水边清晰可闻,这里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名胜古迹,何必远游去寻找仙人的踪迹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名城与大府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的壮丽景色,首联点明名城与大府的地势之险要,次联进一步描绘其辽阔的视野与繁忙的海上交通,三联则通过楼台与鼓角的描写,展现了城市的繁华与军事的威严,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当地名胜的赞美与对远游的淡泊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名城与大府为中心,通过对其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如“北枕台关险”、“南开涨海雄”等,既突出了地势的险要,又展现了景色的壮丽,诗人还通过“万里风烟”、“千帆云影”等描绘,将读者的视野拓展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尾联则以淡泊远游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与对名胜的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涉隐居庐山之后,应召入京之前,在隐居期间,李涉对家乡的山水与人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感悟,当他准备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时,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眷恋与不舍,他创作了这首诗来描绘家乡的美景与名胜,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家乡、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他们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