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赞贤臣
唐·刘禹锡
恭谨已知齐万石,循良自可得三公。
青衫不改当年志,白发犹存报国忠。
夜雨挑灯观史籍,晨风策马赴朝东。
丹心一片照天地,千古流芳颂令功。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刘禹锡是唐代著名诗人,但此诗并非其真实作品。)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此诗译文)
为人恭敬谨慎,已能与古代万石君(指西汉丞相石奋,以恭敬谨慎著称)相提并论;品德优良,政绩卓越,自然能够晋升至三公(古代最高官职)之位,身穿青衫不改当年壮志,白发苍苍仍怀揣报国忠心,夜晚挑灯夜读史籍,清晨策马奔赴朝廷,一片丹心照耀天地,千古流芳颂扬其卓越功勋。
释义
“恭谨已知齐万石,循良自可得三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赞美之情,恭谨,即恭敬谨慎;万石,指西汉丞相石奋,以恭敬谨慎著称,后世常以“万石”喻指恭敬谨慎之人,循良,指品德优良,政绩卓越,三公,古代最高官职,此处泛指高官显位,诗人认为,只要为人恭敬谨慎,品德优良,政绩卓越,自然能够晋升至高官显位。
赏析
此诗以赞颂贤臣为主题,通过描绘贤臣的品德和功绩,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敬仰和赞美之情,首联“恭谨已知齐万石,循良自可得三公”直接点题,突出了贤臣的恭敬谨慎和品德优良,颔联“青衫不改当年志,白发犹存报国忠”进一步描绘了贤臣的忠诚和坚定信念,颈联“夜雨挑灯观史籍,晨风策马赴朝东”则通过具体场景,展现了贤臣勤奋好学、勤勉工作的精神风貌,尾联“丹心一片照天地,千古流芳颂令功”则总结了贤臣的卓越功勋和崇高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贤臣的无限敬仰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虚构背景)
此诗为刘禹锡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虽然刘禹锡并未真实创作过此诗,但我们可以想象,在唐代这个重视文治、崇尚贤能的时代背景下,刘禹锡可能受到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墨客对贤臣的赞美之情的影响,从而虚构了这样一首赞美贤臣的诗歌,通过此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文人对贤臣的敬仰和赞美之情,以及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