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臣勋在太常中,特简慈孙为报忠。的解释

梦梦2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报忠祠

朝代:清代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先臣勋在太常中,特简慈孙为报忠。

祠宇重新昭盛典,春秋致祭永无穷。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作为,同时也热爱文学与艺术,常有诗作传世。

译文

先代功臣的功勋被铭记在太常寺的史册中,特别选拔了仁慈的后代来报答这份忠诚。

报忠祠经过重新修缮,彰显了对先贤的尊崇与纪念,春秋两季都会举行祭祀,这份敬意将永远流传下去。

释义

先臣勋在太常中:指先代功臣的功绩被记录在太常寺(古代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也负责记录功臣事迹)中。

特简慈孙为报忠:特别选拔了仁慈的后代来继承并报答这份忠诚,这里的“慈孙”既是对后代品德的赞美,也体现了对先贤忠诚精神的传承。

祠宇重新昭盛典:报忠祠经过重新修缮,成为彰显国家盛典的地方。

春秋致祭永无穷:春秋两季都会举行祭祀活动,以表达对先贤的永恒敬意。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皇帝为报忠祠所作,体现了他对先代功臣的敬仰与缅怀,诗中通过“先臣勋在太常中”一句,高度概括了先贤的功绩,而“特简慈孙为报忠”则展现了乾隆帝对后代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忠诚精神的传承,后两句“祠宇重新昭盛典,春秋致祭永无穷”则进一步强调了报忠祠的重要性,以及祭祀活动的持续性和永恒性,体现了乾隆帝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许。

创作背景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非常注重文化建设和历史传承,他多次下令修缮或重建古代建筑,以彰显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统,报忠祠作为纪念先代功臣的重要场所,自然也得到了乾隆帝的高度重视,这首诗很可能是在报忠祠修缮完成或举行祭祀活动时所作,旨在表达对先贤的敬仰和对忠诚精神的传承,这首诗也反映了乾隆帝对后代教育的重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忠诚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