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这些句子出自三国时期曹操的《善哉行·其一》,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善哉行·其一
朝代:三国
作者:曹操
古公亶父,积德累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季之穆。
干戈不戢,举武伐虞。
哀哉王孙,生此圮剥。
民坠涂炭,我徂东山。
慊慊思归,瞻望父邦。
延颈长啸,涕泪沾裳。
岂曰无德?蒙怨受谤。
昔我同袍,今永乖张。
衮职有阙,韦弦作佩。
绥万邦,屡有荒坠。
嗟我昆弟,邦人诸友。
莫肯用情,莫肯伸手。
如彼涸辙,鲋鱼何恃?
孤计欲往,待尔同逝。
虽怀一介志,是时不可闲。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作者简介: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权臣,亦是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在政治军事方面,曹操消灭了北方的众多割据势力,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译文:
太王古公亶父,积累德行与仁心。
想要弘扬正道,在豳地建立哲王基业。
太伯仲雍让位,王季继承先祖。
战乱不止,起兵讨伐虞国。
可悲的王孙,生于乱世。
百姓陷入困苦,我前往东山。
心中思念故乡,盼望回到父邦。
伸长脖子长啸,泪水沾湿衣裳。
怎能说我无德?却蒙受怨恨和诽谤。
昔日同袍战友,如今永别离散。
帝王职责有缺,佩戴韦弦以自警。
安抚万邦,却多次有失误。
可叹我的兄弟,邦国的朋友。
无人肯用真心,无人肯援手。
就像那干涸的车辙,鲋鱼靠什么存活?
我独自计划前往,等待你们一同离去。
虽然心怀一点志向,但此时不可空闲。
只能放弃一切交给天命,悠悠岁月怎能承受。
释义:
这首诗通过叙述太王古公亶父的仁德和太伯仲雍的让位,以及自己身处乱世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诗人感叹自己虽有志向,但面对现实的困境,只能放弃一切交给天命。
赏析:
这首诗在表达上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和有力,诗人通过叙述太王古公亶父的仁德和太伯仲雍的让位,展现了自己对仁德和道义的追求,诗人也通过描绘自己身处乱世的困境,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和不满,在情感表达上,诗人运用了“延颈长啸,涕泪沾裳”等生动的描写,使得情感更加真挚和感人,诗人在结尾处用“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来表达自己的无奈和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曹操的政治生涯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曹操身处东汉末年,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他虽然有着雄才大略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现实面前也感到无力和无奈,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命运的无奈接受,这首诗也体现了曹操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