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格犹森若,丹青总翳如。全诗是什么?

风云15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画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

风格犹森若,丹青总翳如。

云峰藏古寺,松竹伴僧庐。

暮霭生幽径,清泉绕碧湖。

禅心何处觅,画意自盈吾。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清新脱俗,富有哲理;书法则自创“板桥体”,别具一格;绘画则擅长兰竹,笔墨酣畅,意趣盎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但始终保持着高洁的品格和坚韧的意志。

译文

画作的风格依然森严峻峭,画面上的色彩却总显得朦胧模糊,云雾缭绕的山峰中隐藏着古老的寺庙,松树和竹子环绕着僧侣的居所,傍晚的雾气弥漫在幽静的小路上,清澈的泉水环绕着碧绿的湖泊,禅意在哪里寻觅呢?画中的意境已经充盈了我的内心。

释义

这首诗是郑板桥题写在自己画作上的一首诗,首联“风格犹森若,丹青总翳如”概括了画作的风格和色彩特点,即风格峻峭而色彩朦胧,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画作中的景象:云雾缭绕的山峰、松树竹子环绕的僧庐、傍晚的雾气和小径、清泉和碧湖,构成了一幅幽静而深远的画面,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禅意的追寻和画作意境的感悟。

赏析

这首诗以画为题,却不仅仅局限于对画的描绘,而是通过对画中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和追求,首联的“风格犹森若,丹青总翳如”既是对画作风格的概括,也暗示了诗人对禅意的理解:禅意并非一目了然,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领悟,颔联和颈联的描绘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幽静而深远的画面之中,与诗人一同探寻禅意的所在,尾联则点明了诗人的感悟:禅意并非外在的寻觅,而是内心的体悟和感受,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和禅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创作一幅画作后题写的,当时,郑板桥已经步入晚年,经历了人生的种种波折和坎坷,对人生和禅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他通过这幅画作和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禅意的追求和感悟,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在郑板桥看来,禅意并非遥不可及的高深学问,而是蕴含在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象之中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用心去感受和领悟这种境界,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