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上一句是什么?

风云169个月前

诗词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

(注:“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并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原句,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创意性融入,原诗尾联为“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能文,诗文俱佳,尤擅骈文,其《滕王阁序》更是千古名篇,被誉为“初唐四杰”之首,可惜天妒英才,王勃因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六岁。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和你离别心中怀着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

只要在世上还有你这个知己,纵使远在天涯也如近在邻居。

绝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佩巾,而应该慷慨激昂,带着高兴的心情离去,不要像商人那样因贪恋而迟迟不肯离开。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诗中通过描绘离别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并强调了真正的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疏远,最后一句“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时的积极态度,鼓励友人要洒脱、乐观地面对离别,不要像商人那样因贪恋而留恋不舍。

赏析

这首诗是王勃送别友人杜少府时所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比和象征等手法,将离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最后一句“慨然动高兴,不作贾胡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也赋予了全诗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对于后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和启示。

创作背景

王勃在创作这首诗时,正值他仕途不顺、人生低谷之际,他并没有因此消沉沮丧,而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当他得知友人杜少府即将远赴蜀州任职时,便写下了这首送别诗,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也寄托了诗人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那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