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全诗是什么?

风云1439个月前

关键词“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出自明代诗人汪遵的《乌江》,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及相关解析:

原文

《乌江》

明·汪遵

兵散弓残挫虎威,乌江不是无船归。

羞见江东父老时,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此处有误,应为明代,因汪遵实际生活在明代,但常被误归为唐代)诗人,字必遵,一字用明,生卒年不详,安徽宣城人,初为小吏,后折节读书,未入仕途,汪遵著有《汪遵集》一卷,《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第602卷)。

译文

军队溃散,弓箭残缺,虎威受挫,乌江边上并非没有船只可以渡江回去,但项羽因为羞于再见江东父老,选择了自刎,而不是穿着锦衣回到故乡,这难道才是真正的男儿吗?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项羽在乌江边的选择,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感慨,诗中“兵散弓残挫虎威”描绘了项羽军队的败落,“乌江不是无船归”则暗示了他有逃生的机会,但项羽因“羞见江东父老”而选择自杀,诗人对此提出了疑问,认为真正的男儿是否应该如此轻易放弃生命。

赏析

汪遵的这首诗以项羽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英雄行为的深刻思考,诗中“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一句,既是对项羽行为的质疑,也是对真正男儿气概的探讨,诗人认为,真正的男儿应该勇于面对失败,而不是选择逃避或自杀,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明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反思,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英雄行为的思考,项羽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之一,他的乌江自刎事件一直备受关注,汪遵以此为题材创作这首诗,既是对历史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通过这首诗,诗人表达了对英雄气概的深刻理解和对真正男儿行为的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