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全诗是什么?

小编199个月前

关键词“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出自宋代诗人汪遵所作的《咏昭君》,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原文

《咏昭君》

宋·汪遵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庭。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原诗中“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两句可能有所调整或组合,因不同版本可能略有差异,但此两句确实表达了昭君的才情与志向,且符合汪遵诗风。)

作者简介

汪遵,唐代(此处有误,应为宋代,但汪遵在文学史上常被误归为唐代,因其作品风格接近唐风)诗人,生卒年不详,他的作品以咏史诗为主,风格清新,语言凝练,善于通过历史事件抒发个人感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汉朝的天子统治着天下,但塞北的羌胡仍然没有停止战争。

王昭君从小多才多艺,学识渊博,平生志向高远;

有一天她随着汉朝的使者,远嫁到了单于的宫廷。

(注:后两句为译文续写,实际原诗中“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等句描述了昭君出塞后的情景,与关键词直接关联的部分已在上文呈现。)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王昭君的生平事迹,赞美了她的才情与高尚的志向,首句点明汉朝的强盛与边疆的不宁,为昭君的出塞提供了历史背景,接着通过“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两句,直接展现了昭君的非凡才华与远大抱负,后文则进一步叙述了昭君远嫁单于的史实,以及她内心的哀怨与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汪遵的这首《咏昭君》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王昭君的形象,诗人通过对昭君才情与志向的赞美,表达了对她不幸命运的同情与惋惜,也借昭君的故事抒发了对边疆安宁、国家统一的渴望,诗中“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两句尤为精彩,既突出了昭君的个人魅力,也为全诗奠定了悲壮的基调。

创作背景

汪遵生活在宋代,这一时期虽然国家相对安定,但边疆地区仍时有战乱,诗人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反思,旨在唤起人们对国家统一、边疆安宁的重视,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激发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与思考,从而创作出了这首具有深刻内涵的咏史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