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
李白[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李白的诗作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释义
· 床前明月光: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床前。
· 疑是地上霜:月光皎洁,让人误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 举头望明月:抬头仰望天空中明亮的月亮。
· 低头思故乡:不由得低头沉思,思念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
《静夜思》是李白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在静夜中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前两句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比喻,描绘出静谧的夜晚和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举头”和“低头”的动作,以及“望明月”和“思故乡”的心理活动,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成就,它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形象,将静夜中的月光和内心的思乡之情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自然和浪漫主义风格,展现了他作为“诗仙”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关于《静夜思》的创作背景,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李白在秋夜中思念故乡时所作。当时,李白可能正在远离家乡的旅途中,夜深人静之时,他望着窗外的明月,不禁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和亲人,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另一种说法是,这首诗是李白在长安时期所作,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苦闷,于是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思乡之情。无论哪种说法,都表明这首诗是李白在特定情境下,通过诗歌来表达内心情感和思乡之情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