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七
陶渊明[魏晋]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作者简介
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祖籍江西九江人,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宦家庭。他曾担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小官,但他天性热爱自然,在任职期间屡次辞官归隐。他的诗歌创作开始于他在社会上担任小官职的时候,他以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官场的不满和失望,以及他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陶渊明的诗歌以田园生活为背景,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和农民的生活。他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作品主要收录在《陶渊明集》中,包括《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等著名作品。 陶渊明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的时期,但是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选择与民众为伍,过着简朴的农耕生活。他的人格魅力和对生活的态度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被誉为"田园诗人"。
译文
秋天的菊花有着美好的颜色,在清晨的露水中采摘它的花朵。
浸泡着这让人忘却烦恼的东西,让我远离尘世的心情得到宽慰。
即使独自一人喝完这一杯,酒杯空了酒壶就会自动倾倒出酒。
太阳即将落山,所有生物都安静下来,归巢的鸟儿在树林中鸣叫。
在东窗下自由自在地饮酒赋诗,暂且享受一下这样的生活吧。
释义
《饮酒·其七》
1. 秋菊:菊花的一种,具有秋季开花的特点。
2. 佳色:美好的颜色。
3. 裛露:沾着露水。
4. 掇:摘取。
5. 英:花朵。
6. 忘忧物:使人心境淡泊之物。
7. 遗世情:抛弃世俗的情感。
8. 一觞:一杯酒。
9. 独尽:独自喝完。
10. 壶自倾:倒酒的酒壶会自动倾倒。
11. 群动:各种生物。
12. 息:安静下来。
13. 归鸟:回家的小鸟。
14. 趋:快步走。
15. 林鸣:在树林中鸣叫。
16. 啸傲:狂傲不羁的样子。
17. 轩:房间。
18. 聊复得此生:勉强找到生存的意义。
赏析
《饮酒·其七》是一首描绘秋日赏菊和抒发隐逸之志的佳作。诗人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菊花之佳色与采菊之场景,流露出超然物外的情感。饮罢一壶酒,诗人观照周围的自然景致,听到归鸟入林的鸣叫,感到一种闲适自得的生活乐趣。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纷争的厌倦。诗人通过描绘恬静优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传达了隐逸之人的悠游自在。
创作背景
《饮酒·其七》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作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是公元4世纪末至5世纪初,即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争频发,民众生活困苦,士人阶层对现实失望,纷纷寻求精神的解脱和心灵的慰藉。
陶渊明的人生际遇颇为曲折。他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官职,但由于不满官场黑暗和腐败,最终选择辞官归隐田园,过着简朴的农耕生活。这一人生经历使得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民众的疾苦,也使他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愈发执着。
在《饮酒·其七》中,陶渊明以葡萄园、菊花等意象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他在这种环境中获得的心灵宁静。同时,通过诗中的“无弦琴”这一意象,反映出作者不追求名利地位,只愿坚守内心信念的人生态度。这首诗歌既是对陶渊明自身经历的写照,也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普遍心态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