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凉拜月,六铢衣动,应被姮娥认得。全诗是什么?

小星14周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晚凉拜月,六铢衣动,应被姮娥认得”,这些句子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寄远》,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

玉界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衣起纨扇底,晚凉拜月,应被姮娥认得,免教归去添凄咽,算从来、须道人间第一流,今夕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译文

快上西楼赏月,担心浮云会遮住明月,只呼唤美人(指妻子或心爱的女子)用纤手吹奏横笛,一声清亮的笛音仿佛能将浮云吹裂,是谁用冰壶般的明月照亮了整个世界,最可爱的是南楼初建,月夜正好观赏时节,问嫦娥,在这美好的夜晚,怎能不酒醉?

三万顷的浩渺水域,就像美玉砌成的世界,载着我的一叶小舟,穿着白色衣服,在纨扇底下乘凉,晚上凉爽时向月亮行礼,应该被嫦娥认识,免得我回去时增添凄凉悲伤,想来我应属于人间第一等人物,只是在今晚才得见月宫仙境。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写中秋之夜的月色和作者的感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将月亮描绘得如诗如画,同时也寄托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赏析

这首词以中秋赏月为背景,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景色和作者的情感变化,展现了作者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词中“快上西楼”一句,表现了作者急切赏月的心情;“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则通过美人吹笛的描写,增添了月夜的浪漫氛围。“谁做冰壶浮世界”等句,用生动的比喻和想象,将月亮描绘得如冰壶般清澈明亮,如玉斧修成的美景般令人陶醉。“算从来、须道人间第一流,今夕见”则表达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辛弃疾在中秋之夜所作,寄托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时,辛弃疾可能身处异乡或远离亲人,面对中秋明月,不禁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意的词作,这首词也反映了辛弃疾豪放不羁、热爱生活的性格特征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