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别薛华
唐·王勃
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
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
旅泊成千里,栖遑共百年。
穷途唯有泪,还望独潸然。
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别时流涕揽君须,悬知此欢坠空虚。
作者及朝代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年十四,举幽素科,授朝散郎,因作《斗鸡檄》被高宗怒斥,罢官,后漫游巴蜀,客居剑南,后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二次被贬,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等。
作者简介
王勃自幼聪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才华横溢,被誉为“神童”,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尤其擅长五言律诗和绝句,虽然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却为后世所敬仰。
译文
在分别的时刻,我泪流满面地拉着你的胡须,深知这次的欢聚将化为空虚,明月沉落在珠浦,秋风萧瑟地吹过锦江,楼台高耸,面临着险峻的河岸;洲渚连绵,横贯着辽阔的天空,旅途漂泊千里,栖居不定,共度百年的时光,穷途末路之时,只有泪水相伴,回望过去,独自伤心流泪。
释义
这首诗是王勃与友人薛华分别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伤感,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和孤独,特别是“别时流涕揽君须,悬知此欢坠空虚”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相聚无望的绝望。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中“明月沉珠浦,秋风濯锦川”等句,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烘托出离别的氛围;“楼台临绝岸,洲渚亘长天”等句,则通过描绘楼台和洲渚的壮丽景象,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渺小,而“别时流涕揽君须,悬知此欢坠空虚”两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极致,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伤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送别友人薛华时所作,当时,王勃正处于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低谷期,而薛华则是他的好友和知己,在分别的时刻,王勃深感自己与薛华的相聚时光将化为空虚,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悲凉和孤独,他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绝望,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王勃个人的情感经历,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在仕途坎坷、人生失意时的普遍心态。